白沙屯拱天宮介紹(白沙屯媽) - 以舉辦「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而聞名全台
白沙屯拱天宮介紹(白沙屯媽) - 以舉辦「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而聞名全台 白沙屯舊名「白沙墩」,位於苗栗縣通霄鎮西北方,北臨過港溪與後龍鎮相望,是西部縱貫鐵路上的濱海小站。清康熙年間即有漢人移入,是通霄最早的屯墾聚落,乾隆時期已漸成市街,以閩人占絕大多數,早期以農為主,漁業為副。在這依山傍海的村落,海岸線上東北季風帶來的大量風沙,堆積雪白的新月型沙丘,「白沙墩」之名由此而來,日治大正時代改稱「白沙屯」襲用至今。 拱天宮,是白沙屯地方信仰中心。清乾隆年間(公元 1736 年 -1795 年)即有移民墾拓,當時由先民奉請軟身媽祖供奉於民宅,成為全庄人精神寄託。清咸豐晚年,白沙屯居民有鑑於媽祖神像長年輪值奉祀於爐主家,遲遲未有禮拜殿堂,於是倡議集資創建。清同治二年( 1863 ),在約三百坪的地基上建築三十多坪的「土埆厝」,以奉祀媽祖神像,即現今拱天宮前身。日治昭和五年( 1930 ),經一甲子的風雨剝蝕,土埆結構已漸斜傾,有失禮神誠敬,地方信士提議為使廟宇堅實穩固,改以磚石修建。 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本宮修訂組織章程依法改組為管理委員會,陸續興建鐘鼓樓、兩側廂房、及改建前後各殿的硬體設施,於民國七十八年十月竣工完成現有莊嚴富麗之規模。 據查未建廟前,先民早已組團徒步至北港進香,但參加的善男信女,約在百人左右,當時參加的香客均背著網袋,裝著香旗及換洗的衣裳、糧食以及大斗雨傘(遮雨用的大紙傘),一步一步跟隨媽祖前進,涉水、爬山甚至行於海邊、田間小道,尤其是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濁水溪滾滾洪流中,亦照樣平安涉水而過。如此不辭旅途困難勞累的精神,精力充沛信仰的力量,令人感動。如今,拱天宮香火鼎盛,神威顯赫。每年白沙屯媽祖徒步至北港進香活動,遠近馳名,信徒廣佈全國各地,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之「重要民俗」,到「拱天宮」參香朝聖的香客絡繹不絕。 (本段文章節錄自 白沙屯拱天宮-地理志及歷史沿革 ) 上圖乃維基百科網站上放置的照片,照的真是漂亮,小弟忍不住就借來用了,尚請見諒! 下圖則是小弟的照片,廟前則搭有棚架,每當廟宇有慶典活動時,就會在廟前搭置棚架,並擺放供桌,好讓信眾擺放供品祭拜用。 白沙屯媽祖進香 (臺灣徒步距離最長的媽祖進香遶境活動) 白沙屯媽祖徒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