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

彰化南瑤宮介紹(彰化媽) - 全國組織最大的媽祖廟

圖片
彰化南瑤宮介紹(彰化媽) - 全國組織最大的媽祖廟   彰化南瑤宮 是臺灣彰化縣彰化市南瑤里的一座主祀 天上聖母 的媽祖廟,俗稱「彰化媽」、「南門媽」,在地人習稱「媽祖宮(台語發音)」,約在清朝乾隆年間建立,在彰化縣城南門外。香火鼎盛,屢稱靈驗,有「彰化媽蔭外方」之名。現為中臺灣的重點古廟, 1985 年 4 月 25 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指定為三級古蹟(今為縣定古蹟)。 南瑤里一帶舊稱「南窰」,因北邊為一築窰燒瓦的「瓦磘莊」(約今彰化市南瑤里與成功里附近)而得名,昔日位於彰化縣城南門外,與縣城內的「天后宮(今位於永樂街上,民眾習慣稱為「內媽祖」)」相對。目前就人口數而言,可說是彰化市最大的里,居住在南瑤宮一帶的居民乃自稱為「媽祖宮人」。 建廟沿革 南瑤宮之建廟起源,根據日人所留「寺廟台帳」記載、現今南瑤宮所存沿革碑以及相關文獻,追溯自清雍正元年 (1723) 彰化設縣後,一名窯工楊謙自諸羅縣(今嘉義縣)笨港應募工事而來,將笨港天上聖母之香火攜來,藉為庇身之用。香火掛在現在廟址的工寮內,每入夜頻見五彩毫光,附近居民都認為是神之顯靈,於是由當時彰化仕紳集資雕塑天上聖母神像一尊,奉祀於隔鄰的福德廟(土地公廟)內,自此以後香火日盛,居民禱告動輒顯靈。 至清乾隆 3 年 (1738) 瓦磘庄陳氏捐獻土地建立草茅小祠奉祀天上聖母,被稱為「媽祖宮」,此為南瑤宮建廟之開始。同年 11 月,總理吳佳聲、黃景祺、林君、賴武等發起募資建築本殿,並雕塑神像五尊,取南門之「南」及瓦磘之諧音雅字「瑤」,正式定名為「南瑤宮」。 修繕風波 南瑤宮進深四進,寬約 27.5 公尺,長約 86 公尺,總面積 0.647 公頃,為一多重院落的結構,包括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天公殿、前埕廣場、中埕廣場及後埕廣場在內,稱作「四落四殿,一埕二院」。 南瑤宮在十八世紀清朝乾隆年間曾經兩度修繕, 1802 年(嘉慶 7 年)再倡重建,擴大廟基五倍。到了日治時期,由於香火旺盛,廟宇空間又嫌狹窄而改建,並於 1916 年完成,成為一座混合中西日式風格的廟宇(融合日本和式及希臘式、巴洛克式風格,即現今的觀音殿,建築風格深受日本殖民政府的影響)。 不過「信徒排斥這種非台灣傳統寺廟式樣,致香火日衰」,廟方無奈,只好藉口「填基不實、砌造不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