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保安宮(三山國王)介紹 - 全臺少數由閩南人來參拜的客家神廟宇
沙鹿保安宮(三山國王)介紹 - 全臺少數由閩南人來參拜的客家神廟宇
緣由
小弟生長在傳統的台灣閩南人家庭,逢年過節家裡都會拜拜,但那都是長輩的事,一直跟小弟無關。
小時候阿嬤有時候會在節日的時候帶小弟到台北行天宮拜拜,因為是節日的關係,所以每次到行天宮拜拜時都是人山人海的情況。
長大後小弟因緣際會的到苗栗銅鑼工業區工作,假日時無聊就沿著海線往台中騎車,剛好經過大甲鎮瀾宮,看見進入大甲鎮瀾宮拜拜的人潮絡繹不絕,時逢小弟工作不順,便生出去拜拜祈求神明保佑的想法,於是就走進廟裡拜拜祈求媽祖保佑小弟的工作順利與平安,這也是小弟從小到大第一次自己到廟裡拜拜,而理所當然的,大甲媽祖便成為小弟最常拜拜的廟宇。
在一次參加大甲媽祖遶境的時候,小弟跟著遶境的人潮來到沙鹿四平街,發現路口人很多,還有一間廟宇,廟名為保安宮,旁邊有架設舞台且有表演節目在進行,於是小弟就留下來在此等待媽祖鑾轎的到來。
小弟從遶境進香時間預訂表中看到四平街上還有一間廟宇叫做玉皇殿,而離媽祖鑾轎預計到達時間3:40還有段時間,於是就先到玉皇殿參拜下,便又回到保安宮來等待 媽祖鑾轎的到來,順便欣賞表演舞台上的節目來打發時間,結果這一等便等到5點才等到 媽祖鑾轎的到來,可見沿路信眾對媽祖鑾轎的熱烈迎接,以致時間延遲了一個多小時,大轎才停駕於沙鹿保安宮。以上就是小弟與沙鹿保安宮結緣的經過。
沙鹿保安宮的歷史
沙鹿保安宮,座落於沙鹿鎮四平街一八一號。供奉三山國王,建於乾隆10年(西元1745年)。遽聞昔清軍討伐汀洲,漳、泉移民大舉來台,由今水裡港西南(已陷大肚溪中的塗葛堀)登陸,汀洲人(客家)於生活安定後返回唐山故鄉恭請六尊三山國王神像,安座於今中正街 (福利宮)土地公廟址,後與土地公互換,遷至現址。
因客家人固執不讓「河洛人」進廟朝拜,引起「河洛人」不滿,故意募款興建天公廟 (玉皇殿),此年王爺廟前井水變濁,客家人惶恐而遷往東勢,此後街內就不再發生朝拜爭執。
後來三山國王因乏人管理,久經風霜因而破爛,河洛人鑑及三山國王神靈顯赫、籤詩靈驗,並且不忍心見神像無處安身,乃踴躍樂捐改建,於是這座客家人的廟宇,遂轉而為河洛人祭拜,成了信仰的另一中心。三山國王廟在河洛人的接管下,為了取「保國安民」之意,將廟名改為「保安宮」,但仍在廟內一樓大殿上供奉著客家人的家鄉神─「三山國王」。現今的保安宮在改建後外貌屬於閩南式建築的廟宇,而來廟裡拜拜的人也是以閩南人為主。
PS:
由於族群的差異以及語言上的隔閡,加上在移民時間上前後的不同,沿海地區多已被先移民的閩南人給佔據了,而較晚移民的客家人若在沿海地區發展往往容易跟早已在沿海地區定居的閩南人發生衝突,客家人為團結一心,立三山國王廟來鞏固粵東信仰,但隨著爭鬥結束,部分移居,部分融合混居後,三山國王也逐漸成為閩南民眾的精神信仰。
可能因為有當初客家人固執不讓「河洛人」進廟朝拜,引起「河洛人」不滿的歷史,所以現今的保安宮並沒有一定要什麼族群的人才可以進廟拜拜的情況,我們可以從下列的報導中看出一些端倪:
在廟口分享耶穌的愛 與廟宇互動教會堅守信仰有撇步 - 台灣聖經網行動版
通常在台灣的廟宇拜拜時提到其他寺廟的神明,多少是有些忌諱的,更不用說是讓其他的宗教在自家的大門口舉辦活動了,而且還一辦就好幾年來著,由此可見沙鹿保安宮三山國王的包容力以及親民程度了。
現今保安宮香火鼎盛,常有民眾前來頂禮膜拜,而三山國王的神力恩澤普及眾生,不分客家人或河洛人,一律加以庇祐,於是換來沙鹿鎮民的認同與崇拜,因而於民國七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重建這座沙鹿鎮上最宏偉、最精緻的一座廟宇,而我們從中也看出沙鹿人心胸寬闊的一面。
三山國王的由來
三山國王是發源於中國廣東粵東地區之信仰,為潮州府住民,包含潮州人(潮汕人)及潮州客家人的精神信仰,隨着當地移民向外擴展,成為粵東、東南亞、香港及臺灣民間信仰之一。
三山國王實指現廣東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三座山——獨山、明山、巾山的三位山神。祖廟位於今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縣城旁,當地舊稱霖田都,故該廟多被稱為「霖田祖廟」(始建於隋,至今有1400年歷史)。 三山國王的有不少傳說,一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借得三山的神力幫助,後才將劉張之亂平息,遂封三山國王。
進入沙鹿保安宮拜拜
保安宮主祀三山國王,並供奉文昌帝君、觀世音菩薩,後增祀神農大帝、註生娘娘。
Google街景服務和360度全景相片
若您沒有到過沙鹿保安宮,那麼您可以利用「Google街景服務和360度全景相片」功能先來一窺沙鹿保安宮附近的街景。
在開始拜拜之前<
通常我們拜拜都是為了讓神明保佑我們的平安順利,並賜福給我們,既然要祈求神明來幫助我們,我們用一顆敬畏與恭敬的心來敬拜神明則是必須的,而注意祭拜神明時的禮儀以及習俗也是必要的,畢竟讓神明高興了,神明才會賜更多的好運與福氣給我們,不是嗎? (∩_∩)
下面的文章是小弟在網路上google來的,只要是認為寫得不錯的就收錄,又通常一篇文章只講一部分,為了讓內容更全面,小弟才收錄了多篇文章供大家來參考,這點尚請大家多多見諒!
關於我們該如何正確的來拜拜,請大家自行參考下列之文章:
拜拜順序錯了,需要重新拜一次嗎?拜完多久才可以燒金紙 ...
關於信眾該如何來拜拜,您可以參考下列之影片,這是小弟目前看過教大家關於拜拜時的禮節方面最詳細的一支介紹影片,片長約28分鐘哦!
PS:若信眾有事要祈求神明來幫忙,則可以特別選擇在神明聖誕的那天來廟中拜拜,這樣能讓您的拜拜更加的靈驗喔!
PS:關於拜拜的時候到底是要拜三下或是只要拜一下的問題,通常拜神明要拜三下,而拜香爐只要拜一下即可(但通常在佛教寺廟或是一些鑾堂系統的寺廟中則一樣要拜三下喔!);另外,有些宮廟的配祀神眾多,因此在繞拜時會有對主要的神明拜三下,對配祀神及香爐只拜一下的文化(例如新竹都城隍廟等。)。只是您真的記得清楚哪間廟要拜三下,哪間廟只拜一下就可以了嗎?在此小弟歸納出了一個簡單的方法,不論是到哪間宮廟去拜拜,也不論是拜神明或是拜香爐,通通都拜三下就行了,畢竟「禮多神不怪」,不是嗎?當然,用一顆虔誠的心來敬拜神明才是更重要的喔!
PS:信眾若是要跟神明請茭、求籤、求平安符、求發財金、求文昌筆,或是向月老公求取紅線等,請依序先參拜完廟(寺)內神明,切勿直接擲筊或是抽籤詢問神意等,這是不禮貌的。
龍門進、虎門出
傳統寺廟的規範都是「左尊右卑」,左右的定義是以神明的座向為準。而一般廟宇皆採用三川門的設計(中門、龍門、虎門),也就是說信眾如果面對廟門的話,信眾右手邊即是廟的左側、龍邊(左青龍、右白虎,左進右出);信眾左手邊即是廟的右側、虎邊。
台語有句俗諺是這麼說的:「入龍門求好運,出虎門脫歹運。」
國語則有「入龍門求吉慶,出虎門保平安。」之說。
所以當我們要進出廟宇時,記得要以「進要從龍門進、出要從虎門出」的方式,從龍門進,青龍祥瑞,可仗祥龍之勢,有入龍門之意;從虎門出,白虎解厄,你出去時它會把您壞的、不好的留在廟裡。但若從虎門入,就有「入虎口」之意,寓意較不吉利。
中門為「神道」,也就是神明進出的通道,唯有在迎神、送神和接待國家元首時才會開啟,所以一般廟宇通常以門欄把中門封鎖。
下圖為進廟後正殿的景觀。
關於拜拜添香油錢
由於小弟拜拜時一向沒有自己準備金紙與香的習慣,都是到廟裡面用廟方準備的金紙與香來拜拜,所以基於使用者付費的原則,小弟都會添個壹、兩百元的香油錢,以免有佔神明便宜的疑慮。
但若小弟只是進廟用雙手合十拜拜,那小弟就沒有添香油錢了,就單純的拜真心誠意如此而已。 (•‿•)
進廟右側的供金處
這裡只提供一般拜拜用的金紙,若您特別要參拜文昌帝君求考運,二樓的文昌帝君殿有專用的文昌金紙可供祭拜。而三樓的觀音佛祖殿也有專用的觀音金紙提供給我們來祭拜觀音佛祖。
進廟右側的供香處。
關於參拜的順序
拜拜的順序──依循左右(左方為尊,這裡左右的定義是以神明的座向為準,而信眾面對神明時拜拜的方向則相反,變成先右再左了)、前後(後者為尊)、上下(上者為尊)尊卑的概念。
通常大殿主神的左、右兩側皆有設置神龕,在拜完主神後,我們接著應先拜左龕,再拜右龕(這裡的左、右指的是神明座向的左右兩側)。又主神左、右兩側神龕若未設香爐(近年來為響應環保,許多宮廟皆採用「一殿一爐、一爐一香」的原則供信眾參拜),則主神與左、右兩側神明共用一支香,即拜完主神與左、右龕的神明之後再上香。
另外,小弟在詢問廟方人員關於拜拜的順序或是該怎麼拜拜,通常得到的答案會是「隨緣拜就可以了」,這透露出台灣人普遍的拜拜文化。由於台灣拜拜主要是道教,道教的神明眾多,幾乎什麼神都拜,許多宮廟也都有佛、道教神明共存的現象,而信眾們也是葷素不忌、一律參拜(雖然並不十分清楚每位神明的司職來著)。而除了神龕中供奉的神明之外,神龕前的神桌也供奉了許多的神明,這導致了許多大的宮廟所供奉的神明大大小小有數十尊甚至上百尊之多,那麼這又該怎樣來拜拜呢?簡單的說,依照廟方公布的參拜流程來參拜就對了,或是挑自己常拜的神明來參拜也是可以的,這也是廟方人員為什麼會回答:「隨緣來拜就可以了。」的原因之一,但是千萬記得,宮廟所供奉的主神則是一定要參拜的喔!
廟方通常會根據行進動線來規劃參拜流程,而信眾只要按照其公布的流程圖來參拜即可(如下圖)。
接下來我們便依據廟方公告的參拜順序一一的來介紹。
參拜天公爐
通常我們第一個要參拜的是天公爐。而台灣的信眾在家祭祖時,第一個參拜的動作就是面朝外向天空遙拜「天公(天公伯)」。
天公爐,指用於插置香火,象徵祭拜天帝的專用爐具。俗稱之天公,即為玉皇上帝(玉皇大帝),由於其為神明界地位最高者,故臺灣民間天公信仰多不塑神像,而改以天公爐代表。
有的宮廟因為設置了「凌霄寶殿(玉皇殿)」來供奉玉皇上帝(通常位於宮廟樓層的最高處),就沒有額外設置天公爐,因而參拜流程則會先從主神開始參拜,但是許多信眾還是會習慣先面朝廟門向天空遙拜天公後才開始參拜流程。
玉皇上帝聖誕為正月初九日,陽數始於一,而極於九,意思是「一」是陽數之首,九是陽數之極,故被認為是玉皇上帝之生日。
一般拜天公爐的方式為:面對天公爐朝外向天空遙拜,並向天公伯(玉皇上帝)請安後上香即可。
PS:俗語有云:「台灣天公三間半」,意指早期台灣境內主奉天公(玉皇上帝)之名廟(天公廟),共有三間半,分布於南、中、北各地。分別為位於臺南市的「臺灣首廟天壇」、中台灣的「沙鹿玉皇殿」、北台灣的新竹「天公壇」,以及被稱為「半間天公廟」的彰化市「元清觀」(因道路拓寬,殿宇內縮)。
習俗百科/初九天公生 向玉皇祝壽祈求好運有眉角 - Yahoo奇摩新聞
參拜三山國王
接著要參拜的是沙鹿保安宮供奉的主神-三山國王。
北宋時期,三位山神屢次顯靈助宋軍平亂,在南宋末年還抵禦蒙古追兵,擁有抵抗蒙古帝國的氣節,在紛爭動亂的時代足以凝聚人心。
客家移民當初到台灣時,因為沿海地帶多已被閩南人給占據,客家移民只好往內陸、山區開墾拓荒,但又時常遭遇原住民出草威脅,這時候象徵「山神」的三山國王更顯其重要性,客家移民將渴望安定的心寄託在三山國王信仰上,也因此象徵「山神」的三山國王就成為了客家人的開拓保護神-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收。
舉凡事業或生活不順,或遇不平之事等,我們都可以跟三山國王來稟明並祈求保佑。
另外,由於是三山國王沙鹿保安宮供奉的主神,所以拜拜時無論您是要向觀音佛祖祈求保佑平安順利,或是向文昌帝君祈求考運亨通,或是向神農大帝祈求身體康健、五穀豐收,亦或是要向註生娘娘來祈求生子順利等等,皆要先跟三山國王來稟明,這樣能讓您的拜拜更加的靈驗的。
下面是三位國王的稱呼以及俗姓,通常我們拜拜時都會簡稱為大王、二王、三王,合祀為「三山國王」。
大王巾山國王,俗姓連名傑,為清化威德報國王,聖誕為農曆的二月廿五日。
二王明山國王,俗姓趙名軒,為助政明肅寧國王,聖誕為農曆六月廿五日。
三王獨山國王,俗姓喬名俊,為惠威宏應豐國王,聖誕為農曆九月廿五日 (但廟方將三王聖誕延至農曆十月廿五日來慶祝,跟每年的「謝平安」一同來舉辦)。
PS:何謂「謝平安」? 臺灣傳統漢人社會每年年尾約農曆10月中前後,各街莊為答謝天公(天神)及境內諸神庇佑該年合境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收,都會擇吉日、吉時舉辦「答謝平安」祭祀活動,並雇請歌仔戲、布袋戲戲團等演戲來酬謝神明。
PS:「主祀神」亦稱「主神」,是寺廟主要奉祀的神明,坐鎮於大殿中央,是寺廟內眾神明的「戶長」。一般拜拜的習慣是,若是您需要文昌帝君來保佑考運,那麼除了跟文昌帝君,祈求保佑之外,您還要先跟廟中的主神來稟明,這樣可以讓您的拜拜更加的靈驗(當然自己要努力用功才是最重要的)哦!因此我們可以認定無論什麼事都可以跟主神來稟明(而事實上無論宮廟的主神其司職為何,信眾通常都會將主神當成「萬能神」來敬拜的)。但是考慮到每位神明都有不同的司職,例如財神保佑信眾財源廣進、華陀仙師護佑信眾身體健康、文昌帝君就是庇佑考試順利的神明,註生娘娘是保佑生子的神明,月老則是幫助男女姻緣的神明等,因此若要您的拜拜能更靈驗,切記要拜對神明才是哦!
「同祀神」- 即所祀之神與主神並無宗教上之從屬關係,只是寺廟上同為祭祀之神。在漢民族之多神概念及包容性等之影響下,許多廟中常同時供奉多位神明。這些神明和主神並不一定有從屬關係,有些是受大眾信仰之神,因此於此同祀。
「從祀神」- 與所祀之神有宗教上之從屬關係之神明,為道教的用詞,如天上聖母的從祀神為千里眼、順風耳,關聖帝君的從祀神為關平太子、周倉將軍。在佛教則稱為「脅侍」,侍立在佛、菩薩等的兩側,協助降妖伏魔或教化眾生的輔佐者,觀世音菩薩常見之脅侍為善才、龍女,地藏菩薩常見之脅侍為閔公(閔公尊者)及道明和尚(道明尊者)。
「配祀神」- 「配祀」為從祀的一種,是與所祀之神有某種關係或是神明業務所需要的屬神,如文武判官常為城隍爺及土地公的配祀,伽藍和韋馱為佛教護法神常為觀世音菩薩等的配祀。
參拜虎爺
虎爺又稱「虎爺將軍」、「下壇將軍」、「虎爺公」等。
虎爺位於正殿供桌後之主神龕下,由於位置並不明顯,往往容易被信眾忽略掉,來保安宮拜拜時請不要忘記要拜虎爺哦!
拜虎爺的好處多多,能招財、添富,還能剋小人、保佑孩子平安長大!
民間寺廟包括媽祖廟、財神廟、土地公廟等廟宇,都有祭拜「虎爺」的傳統。
由於民間相傳虎爺是武財神趙公明、土財神福德正神的坐騎,具有咬錢招財的特殊本領,因此虎爺又有「咬錢虎」之稱,一般人更是將虎爺視為另類的財神爺,希望祭拜後能保佑自己財源滾滾來。
虎爺能鎮邪、避災厄、守財,「虎爺」台語唸做「虎(ㄏㄛ)爺(ㄧㄚˊ)」,跟台語的「有(ㄏㄛ)錢(ㄖㄧㄚˇ)」相似,有富裕的意思,所以許多信徒會來拜虎爺,祈求富貴平安,財源廣進。另外,「虎」字的台語發音跟台語的「好」字同音,有拜虎爺就會有好事的寓意。
通常大殿主神左、右兩側皆有設置神龕,而我們則應先拜左龕,再拜右龕,但是這裡的左、右龕指的是神明座向的左右兩側,而信眾拜拜時面向神明則應先拜右邊(神明座向的左側),再拜左邊(神明座向的右側)。又主神左、右兩側神龕若未設香爐(近年來為響應環保,許多宮廟皆採用「一殿一爐」的原則供信眾參拜),則主神與左、右兩側神明共用一支香,即拜完主神與左、右龕的神明之後再上香。
參拜神農大帝(左龕)
神農發明了斧頭、鋤頭等工具,又教導人民耕稼、種五穀、做燈火,對中國文化具有莫大的貢獻,所以農民、糧商都奉他為守護神或祖師爺。又因他遍嚐百草發明醫藥教人治病,並對各種草藥做過詳細的調查研究,藥商及醫師等更把他視為藥王,稱他為『藥王大帝』。
通常農民、糧商會向神農大帝拜拜祈求五穀豐收,藥商及醫師會向神農大帝拜拜祈求能藥到病除,一般民眾通常會向神農大帝拜拜祈求身體康健、衣食無虞。
神農大帝的聖誕為農曆的四月二十五日。
PS:
由於台灣過去屬於農業社會,除了都會區之外,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務農,所以保佑農民五穀豐收及身體康健的神明「神農大帝」,以及護佑信眾們能多子多孫(人多好幫忙務農)的神明「註生娘娘」,自然就成為一般宮廟裡不可或缺的神明之一了。!
參拜註生娘娘(右龕) 註生娘娘掌管懷孕生產的養育之神,由於一般祈求註生娘娘的目的便是希望能懷孕,因此又被稱作「授子神」。 信徒對註生娘娘有特別的祭拜,如換白花、紅花以求生男或生女,祭拜麻油雞飯以答謝神恩,和其他祈求有關生育或小孩的種種風俗習慣等。 註生娘娘的聖誕為農曆三月二十日 關於如何拜註生娘娘,就請大家自行參考下列的網路文章了。 在拜完後請記得要到正殿主爐上香喔! 接著我們從廟左側的拱門進入,前往二樓參拜文昌帝君,我們同時可看到廟方的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也在此。 我們跟著指示牌上樓梯即可。 到了二樓直走就是文昌帝君殿,右側的樓梯則通往三樓的觀音佛祖殿。 參拜文昌帝君 我們依參拜順序指示到文昌帝君殿來參拜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 中國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可見南方文昌帝君信仰之盛。 文昌殿內供奉著文昌帝君(聖誕農曆二月三日)、文衡聖帝(關聖帝君,聖誕農曆六月廿四日)、孚佑帝君(聖誕農曆四月十四日)、魁斗星君(聖誕農曆七月七日)、朱衣星君(聖誕農曆九月十五日)五位神祇,合稱為「五文昌」。 文昌殿有專用的「文昌智慧金」可供信眾來祭拜。 您也可以到管委會辦公室辦理點「文昌燈」來祈求文昌帝君的加持庇佑,期許個人在求學、致仕與任職路上能智慧大開、仕運亨通、步步高昇。 下圖為文昌殿的香爐。 關於五文昌帝君,請大家自行參考下列的網路連結: 關於如何來參拜文昌帝君求考運,就請大家自行參考下列的文章了: 參拜觀音佛祖 接著我們從剛剛右側的樓梯走到三樓的觀音佛祖殿來參拜觀音佛祖。 據妙法蓮花經說觀音佛祖,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名號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能現三十三化身,救十二種大難,對所有的眾生都一視同仁。觀音菩薩是塵世間口耳相傳的救苦救難、消災解厄的神明。聽說:「唸一聲觀世音菩薩,就能解一場憂」。一般人尊稱祂為「觀音佛祖」、「觀音大士」、「觀世音」、「觀音菩薩」、「觀音娘娘」、「觀音媽」等。 傳說觀世音為印度阿彌陀之子或妙莊王的三女,生前常注意世間的悲苦,發誓要解救苦難的百姓,倍受敬仰。 在大中華地區佛教自唐代開始主要是以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為所有觀世音菩薩的本尊。 在民間信仰及佛教經典中,認為觀世音菩薩早已得道成佛,但以慈悲心化為菩薩身來救渡眾生,所以我們都敬稱「觀世音菩薩」為「觀音佛祖」。 觀世音菩薩每年有三大節日,此三大節日為誕辰、得道、出家。 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關於觀音佛祖的資訊,您可參考下列之網頁連結: 佛祖殿的觀音佛祖左右有金童(善財童子)、玉女(龍女)隨侍,座前還有韋馱(左邊─神明座向)和伽藍(右邊)兩位佛教護法神保衛著。 佛祖殿設有供桌,佛教忌諱殺生,所以祭拜觀音佛祖時要注意供品宜用鮮花素果,忌用葷食。 觀音佛祖殿也有專用的觀音金紙提供給信眾來祭拜觀音佛祖。 關於如何來參拜觀音佛祖,我們可以參考下列之文章: 下圖為觀音佛祖殿的香爐。 接著我們回到一樓前往廟對面的金亭旁邊來參拜五營大將軍。 參拜五營大將軍 五營大將軍,或稱五營神將、五營元帥、五營兵馬等,是臺灣漢人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 五營之中,通常以中壇元帥為主,統領中營,與其他四營(東營、南營、西營、北營)元帥統領,統號稱五營元帥。 最早是由玉皇大帝是掌理三界的最高統治者,下設文職與武職兩大官系;武職官系又分為「情治系統」和「軍事系統」兩支,前者如城隍組織,掌管三度空間的秩序維護,後者則包括天兵(36天罡或軍將)、地兵(72地煞)和五營神兵,專責擔負陰陽兩界的作戰防禦。如果說合稱為「神軍」的天兵、地兵是中央軍的話,那麼五營神兵就是地方的防衛部隊了。 五營簡單來說就是神明的部將、兵馬,神明本人可是忙得很,信眾數量又多,沒有辦法每個信眾都親自去照顧,因此會請天兵天將代為照料,因此常常我們向神明祈願之後,都是這些兵將來照顧我們的,我們當然也要在這時好好感謝一下祂們。 通常廟宇會在初一、十五(有的是初二、十六)來祭拜五營大將軍,這就是所謂的「犒軍」,讓五營兵馬都能吃飽喝足了,才有力氣來全力作戰以保衛廟境或村莊。 更詳細的資訊請自行參考下列文章: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觀看五營大將軍。 焚燒金紙 最後將金紙攜至金爐焚燒,即可完成此次的拜拜儀式。 燒紙錢時要一張一張對折,然後依照從大至小張的順序投入金爐中。 擲筊或是抽籤詢問神意 請依序先參拜完廟(寺)內神明,切勿直接擲筊或是抽籤詢問神意,這是不禮貌的。 拜完神明後,若有問題可擲筊請示神意(請茭)或是抽籤詢問神意(求籤)。 若是抽籤,需要有三聖筊,該籤才能代表神明旨意。 關於如何擲三聖筊詢問神意,您還可參考下列之文章: 如何求籤 (1) 求籤前請依序將廟(寺)內所有神明參拜完,方可求籤。 (2) 若要跟三山國王(大王、二王、三王)求取靈籤,請至籤筒旁取一對筊,面對著三山國王(大王、二王、三王),雙手捧筊合掌,稟告自已的「姓名」、「生日」、「現居住址」、「遇到的問題」,並詢問三山國王(大王、二王、三王)「是否允許賜籤,若允許,請賜一個聖筊」,擲出手上的筊。 ※ 請注意:一張籤詩只能問一個問題。 關於如何請茭或求籤,您可參考下圖中之敘述。 求平安符 自古以來,當人們遭遇不好的事情,或是患有重大病痛時,常常會前往廟裡燒香拜拜,祈求神明保佑,也會向神明祈求平安符來佩帶,人們認為配戴這些平安符就可以逢凶化吉,也可以替自己或是家人求得好運。 平安符乃是將蓋有廟方神明大印之符紙折成八卦的形狀所製成的(PS:下圖為示意圖片)。 平安符的佩帶模式影響著符是否可以發揮功效,因此需要隨身佩帶,不可以離身。 平安符不是越多越好,並不會因為你身上有十個平安符就厲害十倍,在民間信仰的慣例中,通常是一人一個平安符,摩托車、汽車也以一車一符為主。 在祈求平安符時,要先燒香稟告神明,弟子某某人想求一個平安符以保平安,接著擲筊(一個聖筊即可)獲得神明同意(有些廟宇沒有明文規定要擲筊,但稟告神明這件事絕對不能遺忘)。最後要記得將平安符過香爐(順時針在主神爐上方繞三圈)才行。 關於平安符的相關內容,您可參考下列之文章: 點光明燈 燈是元辰(神)的象徵,點光明燈即是將個人姓名等資料書寫於燈上,拜請神明保佑,以點亮光明來增添元辰光采,代表光明、健康、元神星長耀,期許為個人補運助氣、增福益壽,避免運途不順、官災、小人等。點光明燈適用於任何年歲身分之一般民眾,流年犯太歲者除了安太歲之外,也可再另點光明燈,以祈求身體健康,前程光明,平安吉祥。在年初開春點光明燈,有照耀一年前途、掃除障礙的意義。 若要點「光明燈」,請洽廟方管委會辦公室。 另外還有「文昌燈」可點,請參閱本文關於「文昌帝君」的部分。 關於元宵節燈謎晚會 小弟在拜拜完成後在廟門口看到救國團將在元宵節的晚上,在廟前廣場舉辦元宵燈謎晚會的宣傳。 下圖為廟門口元宵燈謎晚會的宣傳布條。 於是小弟就抽空來參加了。 下圖為廟方在廟前廣場所搭建的舞台。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觀看舞台。 晚上六點節目準時開始,由嘉陽高中的大鼓隊開場。 在節目進行當中,您也可以參加猜燈謎的活動,主辦單位救國團將燈謎寫在紙條上,您若知道謎底則可以將燈謎撕下,然後再跟主辦單位來兌換獎品(獎品是由廟方贊助的)。 只是小弟發現在猜燈謎的時候,怎麼有很多人都在低頭滑手機呢? 原來是用手機上網google燈謎答案來著了 XD !! 小弟怎麼就沒有想到呢 !! 果不其然,燈謎在十分鐘內就被大家猜光了,所以小弟在此奉勸要參加猜燈謎的人,切記要準時到場喔! 下圖為廟前猜燈謎獎品的兌換處。 另外小弟也看到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兌換到獎品後,就讓小朋友拿著獎品然後高高興興的走了,很明顯的一看就是專門來猜燈謎換獎品的民眾啊! 除了舞台上的節目外,旁邊還有一些攤販在賣吃的,小弟當然也不例外的給他捧場一下。 下圖為舞台上表演的跳舞節目。 最後,沙鹿保安宮的元宵節燈謎晚會小弟就先介紹到此為止了,因為小弟在半途有事就先離開了(趕場大甲媽祖元宵節晚會),尚請大家多多見諒! 關於沙鹿保安宮的資訊,您還可以參考下列的網路連結: 關於三山國王的資訊,您也可以參考下列的網路連結: 從基隆三山國王廟太乙宮,看「三山國王」是否真是純客家守護神? 補充一下,非常感謝陳中道生提供以下的資訊: 關於三山國王是否為客家神明,近年來已經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尤其在2019年的108課綱公佈以後的社會科課本已經把「三山國王是客家人的守護神」修正為「三山國王是潮州神」,而潮州的客家人僅佔潮州府人口的15%而已。 在台灣目前統計有248間三山國王廟,其中只有52間位於客家庄,像沙鹿這種本來是客家,後來由閩南人奉祀的有十幾間。 陳先生著作有《解構臺灣三山國王信仰》、《臺灣三山國王廟全集》等書籍,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買來閱讀下。 沙鹿保安宮(三山國王) 臉 書: 沙鹿保安宮三山國王 - Facebook 地 址: 台中市沙鹿區四平街181號 電 話: (04)2662-1094 開放時間: 06:00–21:00 《沙鹿保安宮嵌入地圖》 相關網頁連結: 後記 在此小弟也萬分的感謝三山國王的保佑,以及沙鹿保安宮廟方人員的幫忙校稿,才使本篇文章能順利的產生。 最後,由於小弟並非拜拜專業人員,文中的資訊全都是網路上蒐集並整理出來的,因為時間倉促加上偷懶的原因,所以不少敘述都是整段擷取貼上的,例如觀音佛祖的敘述就是擷取大甲媽網站上的資料,而文中許多敘述則是維基解密擷取來的,這點尚請大家多多見諒與包容,畢竟一個外行人是無法寫出專業的文章的,所以小弟只能彙整大家的專業,好能讓像小弟一般的讀者們能夠多了解下我們該如何在廟宇中正確的來拜拜,小弟在此真心的感謝大家的愛護與照顧,謝謝大家! 文中為了文章的可讀性,用了一些較通俗的用詞來製造笑點,其實小弟絕無不敬之意,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文中若有謬誤不對之處尚請大家見諒,還望各位大大能不吝賜教,將錯誤指明並email給我( taiwankid168@gmail.com ),小弟在此萬分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