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後龍山邊媽祖宮介紹 – 與白沙屯媽祖有百年共乘進香的情誼

後龍山邊媽祖宮介紹 與白沙屯媽祖有百年共乘進香的情誼





關於苗栗後龍山邊媽

山邊庄位於苗栗後龍鎮南港里最南端之濱海小村落,鄰近通霄鎮白沙屯北邊,與山頂(赤土崎)遙望,沿著海邊清海宮往南徒步,短短一路就有山邊媽祖臨時廟、清天宮三座媽祖廟守候著這片狹長的庄頭,村民信仰中心為歷史悠久的山邊天上聖母。



簡介

山邊媽祖,又稱為山邊媽、山邊天上聖母,其確切源由,因早期並無文字記載而無從考究。2013年以前,山邊媽祖一直都是「有神無廟」的形式,幾百年來都是由值年爐主輪流將神像迎請至家中奉祀。有鑑於人口外流嚴重,每年參與擲選爐主的信眾越來越少,為維護其珍貴傳統,信眾因而衍生蓋廟之決心。擲筊獲媽祖婆同意後,展開籌建臨時行宮,並於201359日入廟進駐,並組織山邊媽祖宮管理委員會。山邊媽祖每年都會跟著白沙屯媽祖一起到北港進香,一百多年來不曾間斷,2010年被中華民國文化部列為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

(本段文章節錄自山邊媽祖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山邊媽沿革史

山邊庄位於苗栗後龍鎮南港里最南端之濱海小村落。

她偋臨通霄鎮白沙屯。

村民信仰中心為歷史悠久的山邊天上聖母,但確切的源由,因早期並無文字記載而無從考究。 山邊媽祖每年以值年爐主制度方式,由爐主恭請聖駕前往爐主家中奉祀,這樣住在爐主家中的特殊文化有別於一般大廟型式。

山邊庄中信眾秉持先賢傳統,年年以擲杯方式聖擇值年爐主,由值年爐主輪值供奉之,過爐之日即為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回鑾十二天之後,當日經開爐儀式後,由前任爐主全家虔誠辭駕跪拜,隨即以四人大轎恭迎前往新任爐主家中安座。

山邊媽祖每年最重要的進香活動便是年年與通霄白沙屯拱天宮天上聖母共乘同一鑾轎,以徒步方式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

這個傳統是由庄中耆老口述得知。

事實上,兩尊聖母共乘鑾轎前往北港進香已有百年以上歷史。

每年進香,山邊媽祖會依循白沙屯拱天宮天上聖母於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所擇定之進香日期,於進香出發吉時前,由山邊庄民以四人大轎恭迎聖駕前往白沙屯拱天宮進行合轎儀式,合轎儀式完成後兩尊媽祖共乘鑾轎前往北港進香。

回程則是至通霄秋茂園對面廣場才進行分轎儀式,山邊媽祖由山邊庄四人大轎恭迎回鑾;拱天宮天上聖母則改以八人大轎恭迎回鑾安座。

山邊媽祖鑾轎於回鑾安座前,會先恭送白沙屯媽祖鑾轎進入拱天宮廟前,才轉向前往山邊庄,以此展現媽祖姐妹敬重情誼,此傳統百年來不曾改變。

現今通霄白沙屯拱天宮天上聖母神威顯赫,信徒滿天下,其年年前往北港進香,動輒數萬人徒步參與盛會,其活動盛況空前。透過這個活動,兩位聖母的百年姊妹情誼,越來越多之善男信女結緣山邊天上聖母,進而認識山邊庄。

而值年爐主因當年度奉祀山邊媽祖往往亦結識了許多來自全省之信徒,並與信徒培養出像家人及好朋友般的情誼,信徒每逢假日、初一、十五及佳節期間前往山邊媽祖參拜,亦會到歷年爐主家中拜訪寒暄一番,就像回到家鄉的感覺。

山邊庄中多為務農的中老年人,年輕人口大多外移工作,時至今日由於山邊媽祖香客數倍增長,而擔任值年爐主職位之人,家中需要有人全天留守並招呼各地前來參拜的信徒,同時需保管香油錢及維護山邊媽祖神尊安全。

這樣的需求與改變,對爐主原有生活及工作步調影響甚巨,也給爐主家造成很大的責任壓力,因此庄內願意參與擲選爐主的信眾越來越少。1013月進香回鑾,全庄卻僅剩七戶有意願參與杯選爐主。

幾經思索,為保留山邊庄此珍貴之無形資產,因而庄中信眾衍生蓋廟之想法。眾人遂請示山邊媽祖,山邊媽祖聖示逐步擇地蓋廟,在眾善信集思廣義著手規劃蓋廟事宜,因而促成山邊媽祖籌建管理委員會。

(本段文章節錄自官網苗栗後龍山邊媽






山邊媽祖建廟年度大事紀


年度

記事

100

成立山邊媽祖籌建委員會,並推舉王忠耀與林憲三先生為原始創辦人。

101

聖駕親臨鑾轎擇臨時廟地並著手籌備蓋廟資金,籌建委員會請示聖母決定宮名為山邊媽祖宮。該年臨時廟整地、動工及上樑典禮。

102

入廟安座(農曆三月三十日午時)

107

以民主投票方式選出第一屆山邊媽祖宮管理委員會成員。代表會通過以現有清天宮腹地為山邊媽祖宮之合法預定廟址而向外擴增,兩廟正式走向合作,齊創香火共榮之路。 承蒙各界善信大德虔誠敬拜,山邊天上聖母法力顯赫,庇佑鄉里,四時無災,合境平安,事業駿達,萬事亨通。因正式大廟蓋廟工程經費浩大,故望各界善男信女共襄盛舉,出資出力,期盼建廟工程早日落成共沐神恩。






白沙屯媽祖進香 (臺灣徒步距離最長的媽祖進香遶境活動)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是信眾代代相傳之民間宗教儀式,相傳近200年,在全台各媽祖進香遶境活動中,幾乎要與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齊名,每年初春,白沙屯媽祖的鑾轎使用粉紅色轎頂,每次進香路線飄忽、且都要急行軍,因此被信眾(俗稱香燈腳)們稱為「粉紅超跑」,每年進香活動路程橫跨苗栗、台中、彰化、雲林4縣市,因無固定路線,全憑媽祖鑾轎指引,帶領信徒前行,沿途充滿挑戰與驚奇,成為最大特色。因此總會引來數萬名信眾跟隨,氣勢浩大、熱鬧非凡。(本段文章節錄自白沙屯媽祖繞境 介紹|東南旅遊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遠在為建廟前即已開始,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為臺灣各媽祖進香遶境活動中,徒步距離最遠的行程,自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出發,經過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行腳至雲林縣北港朝天宮,來回約400公里,媽祖鑾轎除了白沙屯媽祖外,還有來自苗栗縣後龍鎮南港里的山邊媽祖共乘進香

PS: 關於共乘進香的傳統,讓我們將時間拉回兩百年前,那時由於人力不足,分乘兩座轎子顯然不符合邏輯,為了節省人力、物力,因此採用共轎合作的方式前往北港進香,而此傳統則一直延續至今。


每年進香,山邊媽祖會依循白沙屯拱天宮天上聖母於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所擇定之進香日期,於進香出發吉時前,由山邊庄民以四人大轎恭迎聖駕前往白沙屯拱天宮進行合轎儀式,合轎儀式完成後兩尊媽祖共乘鑾轎前往北港進香。

PS: 關於合轎儀式完成後,白沙屯媽祖坐大位居後(後者為尊),山邊媽祖在前,因此我們往神轎看過去的第一尊媽祖就是山邊媽祖哦! (如下圖)




回程則是至通霄秋茂園對面廣場才進行分轎儀式,山邊媽祖由山邊庄四人大轎恭迎回鑾;拱天宮天上聖母則改以八人大轎恭迎回鑾安座。

山邊媽祖鑾轎於回鑾安座前,會先恭送白沙屯媽祖鑾轎進入拱天宮廟前,才轉向前往山邊庄,以此展現媽祖姐妹敬重情誼,此傳統百年來不曾改變。


小弟再補充下:

當鑾轎回鑾到通霄新埔秋茂園後,便從四人轎換成八人大轎,換八人大轎後即不准信徒再躦轎底(躦轎腳)了。

根據小弟參加進香、遶境活動的經驗,小弟參加大甲媽祖遶境活動時,沿途都有信眾免費發送飲料、食物等,而參加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時,免費發放的物品除了飲料、食物之外,還多了一項:「藥布」,是的、沒錯,「粉紅超跑」不是叫假的,徒步行進的速度真是快,我們可看見沿途不少穿短褲的信眾小腿都貼上了藥布(但更多的是穿了長褲而我們看不到小腿的信眾),即便如此,每年的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仍然吸引了數萬的信眾來共襄盛舉,可見信眾對白沙屯媽祖的信仰有多虔誠了。

小弟參加媽祖進香遶境活動的習慣是:穿上一雙鞋底柔軟且透氣的運動鞋(避免走路過久腳底起水泡),並帶上足夠的易利信磁力貼(要1000毫高斯以上之磁力貼),磁力貼是用來取代藥布的,藥布是屬於藥物治療,藥力滲透進皮膚、血液,長久後對肝、腎不好,磁力貼則屬於物理治療,利用磁力促進血液循環,帶走造成肌肉酸痛的乳酸物質,小弟使用後的效果甚至比藥布的效果還好,且不會造成肝、腎額外的負擔,惟磁石會壓迫到皮膚,約一天半至二天左右壓迫處就會感到痛、癢,此時就必須更換磁力貼的位置,讓壓迫處得以休息。然後就快樂地參加白沙屯媽祖進香去吧!


感動人心白沙屯媽祖 進香大揭秘? 白沙屯媽祖百年閨蜜 會做家庭訪問的媽祖? 台灣百廟2022/05/22 - 白沙屯拱天宮(媽祖) + 山邊媽祖宮(媽祖)

 

《白沙屯媽祖進香故事》信仰的挑戰,用心念繼續走下去!媽祖與信徒間的故事|完整版|鏡新聞

 

進喔!白沙屯媽祖入廟北港朝天宮 萬人廟前跪拜!淚與感動 獨家空拍全收錄 【2022白沙屯媽祖進香】 | 寶島神很大online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 -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白沙屯】值得全世界來追的台灣瘋媽祖!!【愛玩客之老外看台灣】#344

 

白沙屯拱天宮-進香手則

白沙屯拱天宮-進香儀式

白沙屯媽祖進香儀式








進入後龍山邊媽祖宮拜拜









Google街景服務和360度全景相片

若您沒有到過後龍山邊媽祖宮,那麼您可以利用「Google街景服務和360度全景相片」功能先來一窺究竟。


《馬路》「Google 360度全景相片」



《廟埕》「Google 360度全景相片」



《正殿》「Google 360度全景相片」




在開始拜拜之前

通常我們拜拜都是為了讓神明保佑我們的平安順利,並賜福給我們,既然要祈求神明來幫助我們,我們用一顆敬畏與恭敬的心來敬拜神明則是必須的,而注意祭拜神明時的禮儀以及習俗也是必要的,畢竟讓神明高興了,神明才會賜更多的好運與福氣給我們,不是嗎?  (_)

下面的文章是小弟在網路上google來的,只要是認為寫得不錯的就收錄,又通常一篇文章只講一部分,為了讓內容更全面,小弟才收錄了多篇文章供大家來參考,這點尚請大家多多見諒!

關於我們該如何正確的來拜拜,請大家自行參考下列之文章:

拜拜也有先後順序!別對神明失禮才有好運

一般拜拜注意事項@ 財團法人泰安旌忠文教公益基金會

清明節什麼水果不能用來祭拜祖先?

這些拜拜禁忌你知道多少?

拜拜順序錯了,需要重新拜一次嗎?拜完多久才可以燒金紙 ...


關於信眾該如何來拜拜,您可以參考下列之影片,這是小弟目前看過教大家關於拜拜時的禮節方面最詳細的一支介紹影片,片長約28分鐘哦!

要怎麼拜北港媽祖?【媽祖信徒釋疑錄】


PS:若信眾有事要祈求神明來幫忙,則可以特別選擇在神明聖誕的那天來廟中拜拜,這樣能讓您的拜拜更加的靈驗喔!

 

PS:關於拜拜的時候到底是要拜三下或是只要拜一下的問題,通常拜神明要拜三下,而拜香爐只要拜一下即可(但通常在佛教寺廟或是一些鑾堂系統的寺廟中則一樣要拜三下喔!);另外,有些宮廟的配祀神眾多,因此在繞拜時會有對主要的神明拜三下,對配祀神及香爐只拜一下的文化(例如新竹都城隍廟等。)。只是您真的記得清楚哪間廟要拜三下,哪間廟只拜一下就可以了嗎?在此小弟歸納出了一個簡單的方法,不論是到哪間宮廟去拜拜,也不論是拜神明或是拜香爐,通通都拜三下就行了,畢竟「禮多神不怪」,不是嗎? 當然,用一顆虔誠的心來敬拜神明才是更重要的喔!

 

PS:信眾若是要跟神明請茭求籤求平安符求發財金求文昌筆,或是向月老公求取紅線等,請依序先參拜完廟(寺)內神明,切勿直接擲筊或是抽籤詢問神意等,這是不禮貌的。


 

 

龍門進、虎門出

傳統寺廟的規範都是「左尊右卑」(左右的定義是以神明的座向為準)。而一般廟宇皆採用三川門的設計(中門、龍門、虎門),也就是說信眾如果面對廟門的話,信眾右手邊即是廟的左側、龍邊(左青龍、右白虎,左進右出);信眾左手邊即是廟的右側、虎邊。

台語有句俗諺是這麼說的:「入龍門求好運,出虎門脫歹運。

國語則有「入龍門求吉慶,出虎門保平安。」之說。

所以當我們要進出廟宇時,記得要以「進要從龍門進、出要從虎門出」的方式,從龍門進,青龍祥瑞,可仗祥龍之勢,有入龍門之意;從虎門出,白虎解厄,你出去時它會把您壞的、不好的留在廟裡。但若從虎門入,就有「入虎口」之意,寓意較不吉利。

中門為「神道」,也就是神明進出的通道,唯有在迎神、送神和接待國家元首時才會開啟,所以一般廟宇通常以門欄把中門封鎖。

但是因為山邊媽祖宮目前為臨時廟,只有龍門及中門兩道門,所以信眾則以龍門進中門出的方式(跟城隍廟類似)來進出山邊媽祖宮。

PS:由於山邊庄許多家戶都當過爐主,所以不要小看下圖左邊坐著乘涼的阿婆,她們家裡有許多都是當過爐主的哦,因此有問題也可以跟她們請教來著。







 

 

關於拜拜添香油錢

由於小弟拜拜時一向沒有自己準備金紙與香的習慣,都是到廟裡面用廟方準備的金紙與香來拜拜,所以基於使用者付費的原則,小弟都會添個壹、兩百元的香油錢,以免有佔神明便宜的疑慮。

但若小弟只是進廟用雙手合十拜拜,那小弟就沒有添香油錢了,就單純的拜真心誠意如此而已。  (••)




進廟右側的金紙鋪

進廟的龍邊(右側)有金紙鋪(如下圖)提供信眾祭拜用的金紙跟香。





 

 

關於參拜的順序

拜拜的順序──依循左右(左方為尊,這裡左右的定義是以神明的座向為準,而信眾面對神明時拜拜的方向則相反,變成先右再左了)前後(後者為尊)上下(上者為尊)尊卑的概念。

通常大殿主神的左、右兩側皆有設置神龕,在拜完主神後,我們接著應先拜左龕,再拜右龕(這裡的左、右指的是神明座向的左右兩側)。又主神左、右兩側神龕若未設香爐(近年來為響應環保,許多宮廟皆採用「一殿一爐、一爐一香」的原則供信眾參拜),則主神與左、右兩側神明共用一支香,即拜完主神與左、右龕的神明之後再上香。

另外,小弟在詢問廟方人員關於拜拜的順序或是該怎麼拜拜,通常得到的答案會是「隨緣來拜就可以了」,這透露出台灣人普遍的拜拜文化。由於台灣拜拜主要是道教,道教的神明眾多,幾乎什麼神都拜,許多宮廟也都有佛、道教神明共存的現象,而信眾們也是葷素不忌、一律參拜(雖然並不十分清楚每位神明的司職來著)。而除了神龕中供奉的神明之外,神龕前的神桌也供奉了許多的神明,這導致了許多大的宮廟所供奉的神明大大小小有數十尊甚至上百尊之多,那麼這又該怎樣來拜拜呢?簡單的說,依照廟方公布的參拜流程來參拜就對了,或是挑自己常拜的神明來參拜也是可以的,這也是廟方人員為什麼會回答:「隨緣來拜就可以了。」的原因之一,但是千萬記得,宮廟所供奉的主神則是一定要參拜的喔!

廟方通常會根據行進動線來規劃參拜流程,而信眾只要按照其公布的流程圖來參拜即可(如下圖)。




 

 

天公爐

通常我們第一個要參拜的是天公爐。而台灣的信眾在家祭祖時,第一個參拜的動作就是面朝外向天空遙拜「天公(天公伯)」。

天公爐,指用於插置香火,象徵祭拜天帝的專用爐具。俗稱之天公,即為玉皇上帝(玉皇大帝),由於其為神明界地位最高者,故臺灣民間天公信仰多不塑神像,而改以天公爐代表。

有的宮廟因為設置了「凌霄寶殿(玉皇殿)」來供奉玉皇上帝(通常位於宮廟樓層的最高處),就沒有額外設置天公爐,因而參拜流程則會先從主神開始參拜,但是許多信眾還是會習慣先面朝廟門向天空遙拜天公後才開始參拜流程。

玉皇上帝聖誕為正月初九日,陽數始於一,而極於九,意思是「一」是陽數之首,九是陽數之極,故被認為是玉皇上帝之生日。

一般拜天公爐的方式為:面對天公爐朝外向天空遙拜,並向天公伯(玉皇上帝)請安後上香即可。

PS:俗語有云:「台灣天公三間半」,意指早期台灣境內主奉天公(玉皇上帝)之名廟(天公廟),共有三間半,分布於南、中、北各地。分別為位於臺南市的「臺灣首廟天壇」、中台灣的「沙鹿玉皇殿」、北台灣的新竹「天公壇」,以及被稱為「半間天公廟」的彰化市「元清觀」(因道路拓寬,殿宇內縮)。

習俗百科/初九天公生 向玉皇祝壽祈求好運有眉角 - Yahoo奇摩新聞

地位尊崇的上界神靈──玉皇上帝 | Hami書城。快讀




 

 

媽祖爐








天上聖母

「天上聖母」是後龍山邊媽祖宮大殿供奉的主神,又稱「媽祖」、「媽祖婆」、「媽祖娘娘」等,而後龍山邊媽祖宮的媽祖被大家習稱為「山邊媽」。

媽祖是以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浙江、福建)以及台灣為中心,擴及東亞(琉球、日本本土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沿海一帶的海神信仰。

200910月,媽祖信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歷代帝王曾不斷地給予褒封,由〞夫人〞、〞妃〞而晉為〞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列入祀典,香火廣泛流播於人間。

媽祖姓林,名默,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誕生在賢良港上厝祖祠。她生前多行善事,常飛渡大海拯溺救難,年二十八,白日渡海上湄峰〞飛昇〞,被尊奉為海上保護神。

【媽祖誕生地-賢良港】莆田市山亭鄉港裡村,宋代稱為賢良港,又名黃螺港,位於湄洲灣北岸莆禧半島南端,與湄洲島遙遙相對。

【湄州祖廟】位於湄洲島北端,初建於宋雍熙四年(西元987年),是為紀念媽祖而建的。一千多年來。媽祖信仰遠播海內外,分靈廟宇遍及世界各地,於是尊稱此為〞祖廟〞,意即所有媽祖廟之始祖。湄洲祖廟經歷代擴建修葺,日臻完善,近年來又集資重修,現已形成錯落有致,輝煌壯麗的建築群。

媽祖的聖誕也稱為天后誕、媽祖生、天妃誕、天妃祭,在每年農曆三月廿三。而許多的繞境活動也多在媽祖聖誕前後來舉辦。


山邊媽

山邊媽奠基於後龍鎮南港里山邊庄,相傳早期隨先民一起渡海來台,是庄民開疆闢土的守護神。經由九房耆老口述,山邊庄先民與九房朝合祖(西元一七四六年)原為福建省惠安縣後龍鄉後亭(後陳)村一帶之舊識。在一次,山邊庄先民返鄉省親的因緣際會下,九房先祖知曉台灣後龍是個極具潛力的新興區域,後續便隨之渡海來台發展。因此,九房派下族譜中就有一段這樣的記載,昔日先祖父子開拓到山邊村(現地名為苗栗縣後龍南港里),亦有受僱看管石滬之勞,亦受當地先民之照顧。後傳先祖父交代派下子孫應對此地後裔報答昔日之恩惠等情‧‧‧‧‧‧

以此粗估,山邊媽至少來台已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另外,由山邊耆老口述及竹南鎮志交叉比對得知,台灣在日本時代昭和年間(西元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O)曾經推行「寺廟整理運動」、「神佛升天運動」、「正廳改造運動」,其中最後一項則是針對一般家庭的宗教改造,亦即撤去一般家庭正廳所供奉的神明與祖先牌位。當年,山邊庄民則急中生智將山邊媽藏匿於現今山邊土地公廟旁的樹叢裡而躲過此次劫難。三百年以來,山邊媽經歷了成功護民渡海來台、守護石滬共生養民、扭轉正廳改造事件及偕白沙屯媽往北港進香之無形文化資產盛典活動。

一路上,祂永遠莫忘初衷保持謙卑,引領著早期先民們渡過重重難關,引領著後來的信徒們走向泱泱大道,不離不棄。若有機緣,來到祂的面前,你將會感受到祂如母親般的慈祥,如此貼心、如此平靜、如此安定、如此單純,簡單中又透有無比的能量。祂就是口耳相傳的山邊媽,山邊庄民們心中永遠的守護神,默默庇佑著眾生暨創造歷史而代代相傳。







 

PS:「主祀神」亦稱「主神」,是寺廟主要奉祀的神明,坐鎮於大殿中央,是寺廟內眾神明的「戶長」。一般拜拜的習慣是,若是您需要文昌帝君來保佑考運,那麼除了跟文昌帝君,祈求保佑之外,您還要先跟廟中的主神來稟明,這樣可以讓您的拜拜更加的靈驗(當然自己要努力用功才是最重要的)哦! 因此我們可以認定無論什麼事都可以跟主神來稟明(而事實上無論宮廟的主神其司職為何,信眾通常都會將主神當成「萬能神」來敬拜的)。但是考慮到每位神明都有不同的司職,例如財神保佑信眾財源廣進、華陀仙師護佑信眾身體健康、文昌帝君就是庇佑考試順利的神明,註生娘娘是保佑生子的神明,月老則是幫助男女姻緣的神明等,因此若要您的拜拜能更靈驗,切記要拜對神明才是哦!

同祀神- 即所祀之神與主神並無宗教上之從屬關係,只是寺廟上同為祭祀之神。在漢民族之多神概念及包容性等之影響下,許多廟中常同時供奉多位神明。這些神明和主神並不一定有從屬關係,有些是受大眾信仰之神,因此於此同祀。

從祀神- 與所祀之神有宗教上之從屬關係之神明,為道教的用詞,如天上聖母的從祀神為千里眼順風耳關聖帝君的從祀神為關平太子、周倉將軍。在佛教則稱為「脅侍」,侍立在佛、菩薩等的兩側,協助降妖伏魔或教化眾生的輔佐者,觀世音菩薩常見之脅侍為善才地藏菩薩常見之脅侍為閔公(閔公尊者)道明和尚(道明尊者)

配祀神- 「配祀」為從祀的一種,是與所祀之神有某種關係或是神明業務所需要的屬神,如文武判官常為城隍爺土地公的配祀,伽藍韋馱為佛教護法神常為觀世音菩薩等神明的配祀。

 



//爐主媽與千順

建臨時廟之前,僅有「山邊媽祖」神尊,在堅守「不出庄」的原則下,年年輪值奉祀於山邊庄值年爐主家中,且舉凡山邊庄內大大小小慶典時,庄民皆會熱情迎請「山邊媽祖」前去家中、大廳或廟裡作客賜福。直至民國102年,「山邊媽祖」正式進入臨時廟安座後,為保存值年爐主,依然擁有「山邊媽祖」神尊安座於家中的安定賜福之感,及當選值年爐主無上的榮耀之心,便開啟了神尊雕塑之任務。過程中,精選一尺三寸上等樟木七塊,最後由「山邊媽祖」嚴選其中五塊,並經開斧儀式後,運送至大陸聘請已經退休之台灣名師,精心雕刻而成。

分別為現今的

山邊爐主媽 (值年爐主家中奉祀)

山邊二媽祖 (遊庄及全國贊境活動)

山邊三媽祖 (全國有緣善信獲聖杯應允後,可奉請至家中作客賜福)

千里眼將軍及順風耳將軍








千順大將軍 (媽祖脇侍千里眼、順風耳)

千里眼順風耳相傳為商朝紂王之兩將軍,不幸戰死於武王代紂之戰中。後來成為桃花山裡兩個神怪,經常危害村民。後來被媽祖收服,拜在其門下成為其左右手,故千里眼與順風耳乃被同時供奉於正殿。

千里眼、順風耳經常一起出現,他們是什麼關係? - 每日頭條

山邊媽祖宮廟前廣場北側矗立著兩尊巨型神尊,為融合紙雕(盔帽)、木刻(偶頭)、竹編(篾架)、刺繡(服飾)四個傳統工藝領域藝術的具體表現,此神像乃是廣為人知的媽祖護法將軍: 青面千里眼與赤面順風耳,千順大將軍。

千順將軍神尊起始於民國107年中信徒贈與,國曆55日,在進行開光儀式後,隨即起駕,穿梭舞動於山邊庄鄰里巷弄,繞境賜福活動結束後,安座於山邊媽祖宮廣場北側,加入山邊媽祖宮這個大家庭,成為廣場的一分子,守護著每日進進出出的各方信徒,靜觀眾生百相,耳聽民間日常。

此後該千順大將軍揭開了祂們無數次接駕與遊庄的任務,山邊媽祖宮將軍團這個團隊,也因此不斷練習出陣而逐漸茁壯成型。不過,在108年中秋節的慶典中,一陣風吹倒了駐駕中的千順大將軍,這個意外,使得神像頭部因跌倒敲擊而受損。活動結束後,廟方決議送佛具店粉面之當日,卻傳來贈與信徒來電,告訴廟方還有另一對遲遲尚未回宮的千順大將軍,實木雕刻獨一無二,但仍被扣留在雲林名雕刻師的家中。原來當年在製作第一對神像時,雕刻師與贈與者曾雙方協議約定,接收該神像的廟方必須有專業將軍團可執行起駕任務,方可將神像請回。這次意外串聯起這段不為人知的機緣,事隔一年多,在第二對千順大將軍穿針引線協助下,一切水到渠成,廟方終獲得名師許可,在108年農曆915日風光將第一對千順將軍請回山邊媽祖宮。第二對千順大將軍則完成階段性任務,功成身退,擲杯後指示將保存原狀不粉面,待建廟大業完成後,有了文物館,祂將重出江湖,續寫歷史,續說故事,代代相傳。短短一年多之間千順將軍曾遭遇數次抉擇,包括是否南遷,是否重新粉面,但將軍總是不為所動,不疾不徐,最後化險為夷,柳暗花明。期許山邊庄民惜福與之共創美麗願景: 團結合作,四海兄弟,天地一家。






 

 

照府王爺

照府王爺、昭府王爺或是鳥王爺,其實都是早期山邊庄庄民,只著重於口語(閩南話)相傳所造成的誤差結果。經由現今林氏家族子孫口述,照王爺是先有令旗後有神尊的,其令旗是在西元1883年於山邊海上登陸,被山邊庄林姓家族族人拾獲。因其色彩鮮豔造型特殊,拾得返家後,孩童一時好奇拿來玩耍,不料當晚該孩童就腹痛不已。經神明指示,此令旗希望林氏家族能協助將其轉為神尊,讓後人敬仰膜拜,至於其容貌祂會託夢於清水的神像雕刻師,這就是照府王爺神尊的由來,也因其人中穴一帶的特殊色彩造型,讓人總覺得其嘴型有如鳥嘴(兩頰亦有羽毛造型之花紋),因此有了鳥王爺的封號。

現今,山邊庄的照府王爺則泛指開基老照王(林氏家族家中,現放在山邊媽祖宮宮內)、開基照王(老照王隨林氏家族北移基隆後,山邊庄民共同出資合雕的爐主制公神,現安奉於柯氏家族家中)及爐主照王爺(開基照王在底座破裂後,重新雕刻之1.3呎神尊,現遵循爐主制安奉於值年爐主家中),這三尊神明皆擔任過山邊媽的開路先鋒,目前則以爐主照王爺為主,負責山邊媽祖進香期間『送、接、遊』的神聖使命。其中,開基老照王,據說在七十幾年前的媽祖回鑾任務中,造成右手指斷裂,而保留這歷史的痕跡幾十年,日前,則在族人擲杯後同意重新粉面再現當年的風采。甚至在早期醫療資源缺乏的年代,老照王底座木材也常被拿來做為藥引,用以救治山邊庄庄民。所以照府王爺這一百多年來,不僅是山邊媽的開路先鋒,也是山邊庄庄民的守護神,其勇猛神性更是山邊庄庄民的驕傲。





 

 

山邊天王

五六年級生,對於香港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及黎明都可以朗朗上口。但對於神明界的山邊天王可能就一頭霧水囉!

第一、若依據天王的生日為農曆十月十六日來推測的話,【開天之王盤古大帝】的機會應該很大。其手持無字天書,開天地而萬物生,萬物生而智慧啟,可能是進階版的化身,乃為智慧之神。

第二、若以當年迎回山邊庄有三尊神明,其中有一尊為封王,就是馬鳴山系統的封千歲亦為五年千歲來推算的話,那麼山邊天王有可能為【五年千歲十三天王】的統稱,擁有所有天王之萬般才華,無所不能。

根據山邊陳氏耆老口述,當年其族人若要出海捕魚,只要擲杯請示天王就可以約略知道當天漁獲量的多寡。因此在天王的長期激勵下,勤奮捕魚而得以改善家業。另外,家族子嗣年紀約為四五年級生者,當年求學階段也得到天王極力的庇佑,相繼培育出山邊庄第一位大學生,國家技師執照第一人,重視女權得以升學的先驅者,橫跨軍警界、金融界及鋼鐵業的佼佼者,可謂山邊庄的第一書香之家。同時,也替年輕的山邊人,開啟了一盞往求學之路發展的明燈。

西元2020年,陳石定及陳石發先生的子嗣們,在商議後決定將山邊天王對其家族的愛,轉化為對普世眾生的大愛,讓祂長駐於山邊媽祖宮,由家神升級為公神,成為山邊媽祖宮的文昌帝君,繼續造福更多孩子們,在升學之路得以蓬勃發展發光發熱。

他日,若有人問起,山邊媽祖宮有一尊【武身的文昌帝君】是誰?我想【山邊天王】非祂莫屬!!






 

 

遊庄媽 (客座神尊)

山邊媽祖宮鎮殿之寶-山邊媽,在過去的傳承歷史中,其主要角色有北港進香時的進香媽、輪值到爐主家中的爐主媽、還有結婚喜慶時到山邊庄庄民家中作客的賜福媽。而進香回鑾後的遊庄任務,則由山邊庄南勢的陳氏家族家中的媽祖來擔任,也就是人稱的遊庄媽。山邊媽與遊庄媽兩姊妹同為八吋八的神尊,神韻也極為相似,唯一的差別是遊庄媽右手持有銅製奏板,其奏板上的吉祥物圖騰,與一級古蹟鹿港龍山寺的天井圖騰雷同,可見其歷史淵源之不凡。

PS:關於「客座神尊」,由於山邊庄許多家戶都當過爐主,因此也就有了「家神即公神」的傳統,而這裡的「客座神尊」通常是庄內較出名的家神!


根據南勢陳氏家族耆老描述,該家族當年渡海來台發展,至少攜有遊庄媽、玄天上帝(帝爺)及九龍太子(三頭六臂)三尊神明。來台定居後,才有新加入的神尊-天王、朱王(朱府王爺)。以上諸神,無論是遊庄媽、帝爺、九龍太子、天王及朱王,現今依然鎮守於山邊庄內,守護著這塊土地,保佑著土地上的子民,共譜著山邊庄的歷史,一代又一代。





 

 

青面蘇 (客座神尊)

青面蘇府王爺,主要是山邊庄中勢林氏家族的家神,而該家族的神明廳就是山邊庄民家喻戶曉的公廳或稱大廳。在早期尚無清天宮及媽祖宮之前,這裡就是山邊庄庄民的信仰中心。其主祀神有大蘇(老蘇)、青面蘇及馮王爺,耆老口述早期當山邊庄庄民家逢急事,只要手持三柱清香從大廳戶碇向前走七步,然後面向北方祈求青面蘇降臨作主,隨即將三柱清香倒插入土(古意為拚輸贏及含冤申訴),青面蘇王爺就會即刻降臨替庄民解難賜福。同時,青面蘇府王爺也是數百年來,延續傳承惠安泉州一帶過年跳火群祈福活動的主神,亦是至今仍保有爐主制的神明之一,也有眾多分靈,其中又以山邊庄汪氏家族之元清宮最為經典,不僅三尊皆有分靈,而且中秋節還有回大廳謁祖盛典活動。

另一尊神明是馮王爺,山邊人稱祂為罟神(牽罟的守護神)及孝子神,其生性聰穎愛讀書,十八歲因救溺水的母親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死後受封為神,玉皇大帝也因其孝心而賞賜一面思親寶鏡給馮王爺,作為母親思兒的見面管道。因此馮王爺的主要特徵為身揹漁網,左手拿書冊,右手持寶鏡之文武雙全守護神。根據中勢林氏家族耆老描述,當年日據時代日軍轟炸台灣,家族族人都會躲在馮蘇王爺神桌下避難。日據時代燒神像時期,家族族人也把青面蘇府王爺神尊,藏在山邊庄土地公廟的樹欉裡,成功躲過被焚燒的厄運,山邊庄人神共融共生,愛神敬神由此可見,神助人助綿延流傳,山邊庄就是神的故鄉。




 

 

吳府千歲 (客座神尊)

吳府千歲(南行宮主神)、范府千歲(源自於台南南鯤鯓)及蘇府王爺(或稱大王,源自鹿港體系)是山邊庄北勢林氏家族的家神,近代則成立了南行宮。另外,還有一尊邱府王爺(或稱二王,源自鹿港體系)則安奉於另一同宗林氏家族成員家中。這個家族於近代就出了兩位乩童,其一為吳府千歲之乩身,另一則為范府千歲的乩身,不愧是乩童之家。而且其宮中八吋八的蘇府王爺,現在依然保存爐主制度,在山邊庄子民家中世世代代輪值著。近年其同宗後代子孫,又在某種因緣際會下,決定將梁府千歲(或稱三王,源自鹿港體系)、秦府千歲(或稱四王,源自鹿港體系)及蔡府千歲(或稱五王,源自鹿港體系)補足,北勢林姓家族也可以稱做「五府千歲之家」。

從山邊庄神明的分布圖,似乎可以看出其家族的關係脈絡,這是很有趣的歷史軌跡,值得後人細細探索及品味。60年代起,南行宮漸漸成為山邊庄的另一個信仰中心,其崛起隱約可看出,從人與攆轎單一溝通方式,演化成與乩童與攆轎的多元溝通方式息息相關。回溯當年,每逢過年改運補運期間,前來朝聖的信徒可說是人山人海,當然現在還是保有一定的基本盤,尤其在吳蘇王爺誕辰當日,依然會熱鬧滾滾,我們都很期待其家族能有另一年輕乩童的誕生,讓這個乩童之家也能世代相傳發揚光大。




 

 

靈安尊王 (客座神尊)

民國1962年山邊陳家居民(陳朝)因年幼孫子,兩歲時不喝奶接近病危,投醫後無計可施。於是請示神明替年幼孫子醫病,當下有一尊神明來降駕並指示醫治的方法,在服用後病情明顯好轉。事後,陳朝居民為感念降駕神尊之恩德,再次扛起攆轎請示何尊神明降駕救世,這時攆轎告知祂為艋舺青山宮靈安尊王,並指示陳姓族人前往指定的佛具店,自然有人告知其原萎,前往指定佛具店後,佛具店裡的雕刻師傅說 : 靈安尊王已經來現身雕刻了。陳朝就將神尊請回山邊開光延靈,並在陳家供奉。

青山靈安尊王,簡稱青山王、靈安尊王,是福建泉州三邑惠安縣青山的守護神,除了原有的山神、行政神的神格,也頗具司法神的職能,相當於三邑的城隍爺,故青山王配祀有判官、陰陽司等諸司幕僚、謝范將軍等神,也常常有出巡、暗訪等活動,主要目的就是明察轄區善惡,緝捕惡鬼凶神。日本學者鈴木清一郎則在《臺灣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一書中指出青山王有代天巡狩的職能,與王爺信仰有關。隨著泉州三邑移民在臺灣的開墾,臺灣的青山王信仰也日益擴大,其最有名的廟宇是臺北市的艋舺青山宮。






元清宮眾神 (客座神尊)

元清宮供奉主神:『馮、蘇王爺』,其中,蘇王爺又有大蘇王爺和二蘇王爺,其祂供奉神尊有觀世音菩薩、天上聖母、太子元帥、虎爺。山邊媽祖宮之『馮、蘇王爺』三尊王爺均為唐朝時期的名醫(年代已無法考據?)。馮、蘇王爺濟世救人,護民有功,消災除禍,匡扶社稷,册封為天神。因神威顯赫,豐功偉績,先父感念馮、蘇王爺之德澤,因此,聘請雕刻師雕塑金身神像,由本村大廳分靈至家中大廳奉祀,虔誠膜拜。

媽祖、照府王爺與馮蘇府王爺是山邊庄最偉大的守護團隊,共同守謢山邊庄的平安、幸福與快樂。山邊庄的父老兄弟姐妹都圍繞在媽祖與王爺的周圍。每逢山邊謝平安或節慶神轎都會出來巡視或指示。這就是我們最偉大的守護團隊。






焚燒金紙

最後將金紙攜至金爐焚燒,即可完成此次的拜拜儀式。

燒紙錢時要一張一張對折,然後依照從大至小張的順序投入金爐中。

基於環保因素,現今宮廟多不現場焚燒金紙,而是採用集中燒金紙的方式,信眾可將金紙投入金爐旁的籃子或布袋中,再由廟方派專人集中焚燒。




萬年燈火

存在於我們的信仰文化及民俗思想之中,台灣民間社會有很多的廟宇與進香中心都會特別強調【香火】的概念,意為代代傳承永不熄滅。【萬年油燈】算是引燃香火的一種媒介。 漢人對香火的概念,必須展現在可觀、可知、可觸的物質基礎上。民間信仰中可以承載香火的器具非常多,比如白沙屯媽祖到北港朝天宮進香,亦是由朝天宮正殿之【萬年油燈】引燃疏文後,再舀入專用火缸容器,承裝自朝天宮萬年香火裡的香灰迎回拱天宮。

山邊媽祖的【萬年油燈】,為一玻璃楕圓形的容器,放入燈芯加入燈油並升在正殿的上方,當有進香團前來參拜恭讀疏文後,立即將【萬年油燈】往下放,再將疏文由【萬年油燈】中引燃放入香爐中,在引有媽祖元神燈金紙及焚化疏文灰燼的香灰舀進他們的香爐中,代表迎回山邊媽祖興盛香火,此做法和北港朝天宮雷同。不論是何種形式之香火,代表著信眾所有的祈求、心願,更重要的是不變的誠心膜拜,永遠的代代傳承。






敬茶

是一種對神明無上尊敬的日常表現,敬茶的頻率也不一,有一天一次亦有早晚各一次的,但無論以何種方式,都是為了向神明表達崇敬的心意。 媽祖宮為山邊媽祖敬茶的頻率為早晚各一次,早上在卯時,下午則在酉時。 茶座分為三階,第一階為乾茶葉三杯,第二階為熱水三杯,第三階為大悲水三杯。(第一及第二階的結合,意味著熱茶。第三階則代表白開水,符合人性化,喝熱茶或白開水隨意做自己)

奉茶程序則為

首先,將雙手合十,誠心誠意向山邊媽祖禀告,將為祂奉上新茶。 接著,將第一階茶座杯內的茶葉倒出,並換上新的茶葉。(換下之茶葉有兩種用途,一為訪客來訪時所招待的平安賜福茶,二為只提供給得聖杯且有急用之信徒,媽祖婆考量遠途攜帶的衛生問題,貼心特賜此茶葉,讓信徒返家後自行沖泡,不過數量有限,取完為止) 再來,將第二階茶座杯內的杯茶倒出,並呈上新的熱開水。(此為中杯茶,也是一般信眾,遇到身體不適而求喝的平安水,不過想求喝中杯茶,也必須向山邊媽祖擲有一聖杯後才可取用) 最後,才將第三階茶座杯內的大悲水倒出,再呈上冷開水,此大悲水亦是平安水的一種。 以上三個動作完成後,請隨之將香爐中的香支理整潔,桌面擦拭乾淨後,即可焚香恭請山邊媽祖及眾列神明納收所敬奉的茶水。







放頭旗

頭旗如軍旗,象徵媽祖婆的千軍萬馬。延續傳統,廟方會在往北港徒步進香起駕前三日舉辦放頭旗儀式,正式將頭旗由神房內移防到廟門的石獅子旁,自此接受全庄庄民連續三日的犒軍慰勞。其特色,不僅將軍與士兵們皆能得到山珍海味供奉外,連其戰馬也能得到新鮮水源與翠綠糧草的補給。其意義,就是希望飽食後的千軍萬馬能夠有足夠的體力護駕暨保護信徒們一路平安。

放頭旗儀式流程

頭旗組組長站在神房旗座旁,組長取旗後交給主委,主委接旗後舉旗向山邊媽祖行三敬禮,行禮儀式是稟告媽祖正式將責任交給爐主。接著,主委就將頭旗交給爐主,爐主接下頭旗後行進至廟門石獅子旁,再將頭旗交給頭旗組組長,組長接受頭旗並同時把頭旗插於石獅子旁的旗座上。整個過程,包含著護法神軍移防與爐主授權的實質意義,開爐後的流程則反之,意味著責任回歸於廟方,徒步進香盛典圓滿完成並將千軍萬馬移防回神房。







擲筊或是抽籤詢問神意

請依序先參拜完廟(寺)內神明,切勿直接擲筊或是抽籤詢問神意,這是不禮貌的。

拜完神明後,若有問題可擲筊請示神意(請茭)或是抽籤詢問神意(求籤)。

若是抽籤,需要有三聖筊,該籤才能代表神明旨意。

關於如何擲三聖筊詢問神意,您還可參考下列之文章:

三筊定律--讀懂神意的決定性工具- 其他- 作家生活誌


如何求籤

(1) 求籤前請依序將廟(寺)內所有神明參拜完,方可求籤

(2) 若要跟媽祖求取靈籤,請至籤筒旁取一對筊,面對著媽祖,雙手捧筊合掌,稟告自已的「姓名」、「生日」、「現居住址」、「遇到的問題」,並詢問媽祖「是否允許賜籤,若允許,請賜一個聖筊」,擲出手上的筊。

請注意:一張籤詩只能問一個問題

關於如何請茭或求籤,您可參考下圖中之敘述。






求平安符

自古以來,當人們遭遇不好的事情,或是患有重大病痛時,常常會前往廟裡燒香拜拜,祈求神明保佑,也會向神明祈求平安符來佩帶,人們認為配戴這些平安符就可以逢凶化吉,也可以替自己或是家人求得好運。

平安符乃是將蓋有廟方神明大印之符紙折成八卦的形狀所製成的(PS:下圖為示意圖片)。




平安符的佩帶模式影響著符是否可以發揮功效,因此需要隨身佩帶,不可以離身。

平安符不是越多越好,並不會因為你身上有十個平安符就厲害十倍,在民間信仰的慣例中,通常是一人一個平安符,摩托車、汽車也以一車一符為主。

在祈求平安符時,要先燒香稟告神明,弟子某某人想求一個平安符以保平安,接著擲筊(一個聖筊即可)獲得神明同意(有些廟宇沒有明文規定要擲筊,但稟告神明這件事絕對不能遺忘)。最後要記得將平安符過香爐(順時針在主神爐上方繞三圈)才行。

關於平安符的相關內容,您可參考下列之文章:

習俗百科/求到平安符然後呢?一步驟成為神聖之物

平安符 怎麼求才有效

舊平安符別亂丟!專家授3招「讓祂歸位」│TVBS新聞網

平安符知多少?平安符有禁忌? 戴一個就夠?




後龍山邊媽祖宮祈福點燈

燈是元辰(神)的象徵,點光明燈即是將個人姓名等資料書寫於燈上,拜請神明保佑,以點亮光明來增添元辰光采,代表光明、健康、元神星長耀,期許為個人補運助氣、增福益壽,避免運途不順、官災、小人等。




山邊媽祖宮,依慣例會在農曆年後(元宵節附近)舉行植福啟燈法會,恭請山邊天上聖母加持,為所有參加點燈之信眾大德祈福,祈求大德進財補運及整年如意。並於歲末(清屯附近)舉辦謝燈法會,以此感謝山邊媽祖神光普照,元辰光彩。

 

山邊媽祖宮傳統光明燈種類可分為

  • 大燈(最多可寫六名信徒)300
  • 小燈(個人專屬)1260
  • 照福燈:252(專款專用,用於年滿65歲以上之山邊庄老年人及弱勢家庭之午餐共餐費用)

貼心提醒

每年農曆915日當天起,開放報名登記,並歡迎各方信徒踴躍參與。




山邊媽祖的起家厝

山邊媽祖的起家厝位於臨時宮旁北邊的停車場中,意指山邊媽祖宮以此做為起點,延伸擴展古厝後方這片環山面海的土地。於此,山邊媽祖宮將集結眾信徒之心力,打造一處結合人文傳統與自然奧秘的信仰場域,刻畫出一座反璞歸真及意境深遠的太極之作,開啟實現媽祖溫暖慈悲大智慧精神的百年大業。

山邊媽祖宮的四媽則是供奉在山邊媽祖的起家厝之中。
















交通資訊

下圖為白沙屯拱天宮在台一線入口處的牌樓。從白沙屯拱天宮的山門牌樓進入,穿過平交道後右轉直行兩公里即可到達山邊媽祖宮。




★開車

南下:

國道3號於後龍交流道,接台61西濱快速公路,於白沙屯交流道下。從白沙屯拱天宮的山門牌樓進入,穿過平交道後右轉直行兩公里即可到達山邊媽祖宮。

北上:

國道3號於通霄交流道,接台1線北上行駛約10公里,從白沙屯拱天宮的山門牌樓進入,穿過平交道後右轉直行兩公里即可到達山邊媽祖宮。


★台鐵:西部海線白沙屯站(再沿著鐵軌旁道路步行約2.5公里至山邊媽祖宮)

白沙屯站電話:037-793066

台鐵客服電話:02-2191-0096 




★高鐵:於高鐵苗栗站轉乘客運或計程車。

台灣高鐵客服電話:02-4066-3000 

1. 客運:於1號出口至第7月台,搭乘5808【高鐵苗栗站—大甲(經後龍、通霄、苑裡)】,於「白東里」站下車,從白沙屯拱天宮的山門牌樓進入,穿過平交道後右轉直行兩公里即可到達山邊媽祖宮。

2. 計程車:高鐵苗栗站排班計程車

大都會衛星聯絡電話:0800-000943,手機直撥:55178 




★客運:搭乘苗栗客運5808【高鐵苗栗站—大甲(經後龍、通霄、苑裡)】,於「白東里」站下車,從白沙屯拱天宮的山門牌樓進入,穿過平交道後右轉直行兩公里即可到達山邊媽祖宮。

苗栗客運電話:037-662111


《山邊媽祖宮》「嵌入地圖」




後龍山邊媽祖宮

電  話037923-923

    苗栗後龍山邊媽

    山邊媽祖粉絲團 | Facebook

地  址: 356 苗栗縣後龍鎮南港里14鄰山邊1083

開放時間: 06:00–20:30




相關網頁連結:

苗栗後龍山邊媽

山邊媽祖粉絲團 | Facebook

周邊景點-苗栗後龍山邊媽

白沙屯媽祖的百年閨蜜? 會做家庭訪問的媽祖? 台灣百廟#70 完整版 - 後龍山邊庄照府王爺 + 山邊媽祖宮(媽祖) - YouTube

白沙屯媽祖唯一指定「百年閨密」 深入認識「山邊媽祖」雙媽合轎情誼|TVBS新聞|擠看看 - YouTube

【安導講廟會】白沙屯媽祖指定唯一姐妹~山邊媽祖傳奇|住海邊的山邊媽?拜託媽祖不要來我家住? - YouTube

山邊媽祖我來了~我愛你 2023 - YouTube

山邊媽祖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後記

之所以會想寫這篇文章,主要的目的還是要感謝媽祖的保佑來著。另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讓像小弟過去一樣不知道該怎麼來拜拜的信眾,能比較清楚該怎麼來拜拜,在面對不同的神明時應該怎麼來拜拜,而不是像小弟剛開始一樣,對每個神明從頭到尾都是用同樣的一段話來拜(因為不知道要該怎麼拜)。小弟在一開始剛拜拜時,因為廟方(大甲鎮瀾宮)只設了四個香爐,所以小弟只知道要拜香爐對應的天公、媽祖、觀音佛祖、文昌帝君這四位神明,其他的神明則是都不知道要參拜的喔(小弟這樣拜了好幾年,卻也沒人來指責小弟這樣拜有甚麼不對)!但是小弟卻仍受到媽祖不少的保佑,感謝媽祖的慈悲!

由於小弟並非拜拜專業人員,文中的資訊全都是網路上蒐集並整理出來的,因為時間倉促加上偷懶的原因,所以不少敘述都是整段擷取貼上的,文中許多敘述與照片就是擷取後龍山邊媽祖宮官網網頁上的資料,而還有許多敘述則是維基解密等網站上擷取來的,這點尚請大家多多見諒與包容。

又另一個考量點為:小弟未來還要陸續介紹其他的宮廟,難道只要遇到相同的神明,就全都套用相同的一段敘述?因此直接擷取廟方官網上的描述似乎是最好最快的選擇了,如此也可凸顯出不同宮廟間的特色。

畢竟一個外行人是無法寫出專業的文章的,所以小弟只能彙整與借用大家的專業,好能讓像小弟過去一般不知道怎樣來拜拜的讀者們,能夠多瞭解下我們該如何在廟宇中正確的來拜拜。


小弟在此真心的感謝大家的愛護與照顧,謝謝大家!

 

文中為了文章的可讀性,用了一些較通俗的用詞來製造笑點,其實小弟絕無不敬之意,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 .)

 

文中若有謬誤不對之處尚請大家見諒,還望各位大大能不吝賜教,將錯誤指明並email給我( taiwankid168@gmail.com ),小弟在此萬分感謝您!!  (^_^;)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查理王的電腦部落格-首頁

筆記電腦刷BIOS失敗無法開機—用CH341A編程器重刷BIOS教學!

如何測試網路連線--網路斷線了怎麼辦?